培养方案是组织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依据,也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基本条件。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和《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教研〔2023〕2号)等国家研究生教育相关政策,积极适应新时代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切实保障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开展2025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具体通知如下。
一、制订范围
此次培养方案制订工作针对学校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与化工、机械、教育),内容包括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等。
(一)培养方案须符合国家有关研究生教育文件精神,应对本专业研究生的学科方向、培养目标、授予学位的基本标准、生源、培养方式、培养环节、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培养方案应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学位论文和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教学大纲应包括课程中英文名称、开课学期、拟任课教师、学时数、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预修课程、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参考书目等,并体现“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安排。
二、基本原则
(一)注重科学规范。本次培养方案要根据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https://www.acge.org.cn/encyclopediaFront/enterEncyclopediaIndex)、各教指委的指导性意见(附件1)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附件2)以及学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等要求制订,确保培养方案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二)强化产教融合。培养方案的制订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面向特定行业领域,注重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作用,推进培养学院与行业产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理念,突出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三)坚持立德树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夯实“课程思政”理念,深入挖掘提炼各类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功能,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四)突出特色优势。结合学校学科特色与办学定位,积极推动多学科交叉联合培养,充分发挥各学科专业的优势,优化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培养方案,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的竞争力。
三、工作要求
(一)培养方案研究方向须与2025年招生目录保持一致。
(二)1个学位点使用1套培养方案,内部要体现其不同方向的特点和要求。
(三)原则上每3年左右由学校统一组织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期间允许适度微调。
(四)以上内容如与国家、教育部或学校最新出台的文件政策规定不一致,以最新文件政策规定为准。
四、材料报送
(一)培养方案
各培养学院需对照各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书,在充分学习同类高校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调研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基础上,撰写培养方案,并在5月9日前将经专家论证、培养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审定的培养方案Word电子版(命名规则为专业代码+专业名称+类型,如0856材料与化工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报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王萱老师,电话8012739。
(二)课程教学大纲
各培养学院需报送培养方案中全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将课程教学大纲Word电子版【命名规则为课程编码(课程编码共10位数:第一、二、三位,代表开课学院代码;第四至七位,代表专业学位类别代码;第八至十位,代表专业下课程顺序号。如某课程编号“0010856001”表示开课学院为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001),材料与化工(0856),该专业下的第1门课程(001))+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大纲】,报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具体报送时间另行通知。
附件: 1.各专业(领域)教指委指导意见
2.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
3.衢州学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版